English

品评《龟兹石窟漫谭》

2001-02-28 来源:中华读书报 □刘希庆 我有话说

中国佛教石窟历史悠久,分布广泛。许多石窟中的精彩的雕塑和壁画让人流连赞叹。中国早期石窟多分布在新疆地区和河西地区。龟兹石窟无疑是中国石窟花苑中一株光彩夺目的奇葩。龟兹石窟是指今新疆境内以库车为中心的克孜尔、库木吐拉、森木塞姆、克孜尕哈、玛扎伯哈、托乎拉克埃肯等六处石窟为主的石窟群,其中克孜尔石窟是开凿最早的石窟。自从龟兹石窟被发现以来,国内外出现了数量众多的研究文章和专著。然而,令人生憾的是在《龟兹石窟漫谭》(以下简称《漫谭》)出版之前,还没有一本面向普通读者介绍龟兹石窟的书。随着朱英英、王建林两位先生的《漫谭》的问世,这一憾事终于作古。

《漫谭》是第一本面向普通读者全面介绍龟兹石窟的书。其第一大特征是内容全面,尽显“漫谭”本色。大凡涉及龟兹石窟的内容几尽搜罗。《漫谭》包括了六个方面的内容:其一,龟兹石窟的地理位置。包括石窟群的分布、具体石窟的坐落以及石窟周围的环境情况;还包括龟兹石窟在历史地理上的位置,也就是其与丝绸之路的关系。其二,石窟群的兴起、兴盛和衰落的情况,并且对它们的原因进行了分析。其三,龟兹石窟被发现以及研究的历史。其四,龟兹石窟的类型、形制以及石窟中的壁画和雕塑。著者全面介绍了龟兹石窟的七种类型:礼拜窟、大像窟、讲经窟、僧房窟、禅窟、罗汉窟、仓库窟;分析讨论了主要的石窟壁画,包括本生故事画、佛?传故事画、因缘故事画、供养故事画、涅?画、经变画、说法图伎乐图、天象图、佛像、菩萨像、金刚力士与护法天王像、供养人像、裸体人像、飞天像、山水画、动物画等。特别是裸体人像和天象图极其珍贵罕见;还讨论了石窟雕塑和题记等类文字。其五,龟兹石窟和中原文化的关系以及它在中国艺术史上的位置。其六,龟兹石窟的典故和民间传说。

《漫谭》的第二大特征是学术性与通俗性的结合,雅俗共赏。通俗性是著者的追求,正如《前言》所说:“到目前为止,还没有一本通俗的、能够为一般读者所接受的介绍龟兹石窟的小册子。”《漫谭》就是为弥补这样的缺憾而写的。《漫谭》的通俗性,首先表现在叙述语言尽量减少学术术语,基本上不用论述性的语言,采用平实的叙述语言进行简洁的介绍,行文晓畅明了。其次表现在《漫谭》介绍了许多作为专家学者所熟识的在学术著作中忽略的常识性内容。如用大量的文字介绍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事迹,介绍佛教的轮回观念等等,这些内容的叙述充分考虑到了普通读者的知识量。但是,不可否认《漫谭》又具有相当的学术底蕴。首先,《漫谭》并非泛泛而谈,它是建立在坚实的资料基础之上的。如作者在介绍石窟的发现、考察以及研究的历史状况时,资料的翔实和确凿都不是一般泛泛之辈所能驾驭的了的。其次,《漫谭》中处处显示出著者的专业素质。如龟兹石窟的分类以及窟形等问题,叙述的条理清晰,层次分明。再如对龟兹石窟同中原文化关系上的介绍,著者认为,龟兹石窟受到了中原文化的影响,理由有三:1、许多石窟是汉人开凿的。2、壁画中有中原风格。3、中原佛教对龟兹石窟的影响。这一合理的论断是基于对两地石窟多方面的对比上作出的,具有专业特征。再如,对龟兹石窟兴起、衰亡等原因的追究,也表现了著者清晰的思路。龟兹佛教的兴盛是石窟兴起的主要原因,历史上这里发达的农业以及商业再加上特殊的地理位置等,构成了另外的原因。而衰落则主要归于宗教矛盾和战争以及环境的变化等。再如对石窟壁画、雕塑等艺术风格以及在中国艺术史上的地位问题,也表现了著者的专业眼光。所有的这些方面决定了《漫谭》的学术性基础。可以这样说,《漫谭》是一部建立在专业学术基础之上的通俗化的著作。

《漫谭》的第三大特征是对趣味性的追求。这首先表现在《漫谭》用平实的语言叙述了许多颇具趣味的故事。如在介绍石窟壁画艺术时,著者十分强调对壁画内容的介绍,石窟壁画中有许多以描写佛本生、因缘、佛传、供养等内容的故事画,像“兔王自焚”、“舍身饲虎”等等。作者在介绍这些壁画的故事时,不仅叙述完整,而且描写栩栩如生。这从一方面说可以使人们对壁画内容有详细的了解,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大家从故事本身的欣赏中得到享受。其次,著者记录了关于龟兹石窟的典故和传说,这也使得作品平添很多趣味。如可孜尔石窟与千泪泉的传说,美丽凄婉。克孜尕哈石窟的命名和汉烽燧来历的传说,也是生动而美丽。最后,书中有大量的石窟壁画的摄影和线描插图,这些不仅可以让读者亲身感受远在千里的石窟壁画的生动形象,增加现场感,而且还增加了阅读欣赏的趣味性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